清 孔继尧绘《沧浪亭五百名贤像》 八册 清道光七年刻石 清拓本

沧浪亭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园林。除了沧浪亭外,五百名贤祠内的石刻像最具代表性。清代苏州藏书家顾沅搜罗先贤画像五百余人,由孔继尧摹绘。先是在道光年间重修沧浪亭后,由匠师刻石,嵌入亭旁新建的名贤祠墙壁;光绪九年又附入小传赞辞,编成此《吴郡名贤图传赞》二十卷。

苏州建城历史甚早,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封仲雍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吴王阖闾即位后命伍子胥扩建都城,即今之苏州城的前身。秦始皇二十五年平定江南后,在此地设置吴县,隶属于会稽郡,并为会稽郡郡治。东汉顺帝永建四年,析会稽郡另置吴郡。梁朝天监二年改吴郡为吴州,隋文帝开皇九年改吴州为苏州。可见吴郡地区自古以来即是政治上的重要枢纽,当然也是人口、商业、文化荟萃之地,历代名人辈出。

有关记载此地历代先贤名人的绘像书籍,最早见于《隋书经藉志》,其上记载有《会稽先贤像赞五卷》一书,但今已不传。宋绍兴年中有瞻仪堂官宦图像,也已失传。现今可考者有明朝王世贞「吴中往哲像赞」,但只画明代诸贤至明中叶而已,后来钱榖有所增绘,但增加无多;至清朝时,张蟾补入明朝隆庆、万历、天启、崇祯诸名贤,他所绘之图册后来被郡中彭蕴璨、蒋赓壎两人各藏其半。

顾沅为了辑印吴郡名贤,在蒐集先贤画像方面的确花费很大的工夫,他首先登门拜访彭、蒋二君,从他们所收藏张蟾补绘的吴中往哲像赞,临摹二百余人,其余则访之先贤后裔、宗祠、塑像、志书以及好古者所收藏,而且都是经过考证者。正如石韫玉在后序中所说「今顾子沅并前所存合而为册,又广蒐博采自周末以至本朝,凡得五百七十人,其像或临自古册,或访得之于各家后裔,其冠服悉仍其旧,均有征信,无一凭虚造者。」

也因为顾沅的用心篡辑,而且人像描绘皆有依凭,信而有征,经大司寇韩桂舲持向中丞陶澍推荐,得以在沧浪亭旁择地建祠,刻像嵌壁以垂久远。陶澍在序中说「顾生湘舟辑吴郡名贤像凡五百七十人,远征近取都为一册,其用力勤矣。大司寇桂舲韩公持以示余,及梁苣林方伯、陈芝楣观察、李葛峰太守佥谓宜刻石以垂久,备劝励焉。适重修沧浪亭成,因于其旁择地为祠,吾师石琢堂先生选匠氏嵌诸壁已而。」

《吴郡名贤图赞》(沧浪亭五百名贤像)是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五百名贤画像的拓本。清道光时期,江苏巡抚陶澍于藏书家顾沅处见其所搜集的吴中名贤画像五百余幅。遂命孔继尧临绘,沈石钰勾摹刻石。清朝道光七年,时值江苏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竣工,遂购亭旁房屋,于次年改建为祠,储石祠中,即五百名贤祠。五百名贤画像收录人物始自春秋,止于清代,跨越年代之长,人物之多,绘制之精,镌刻之工,在清代石刻中颇为罕见。此拓本存五百二十人,约拓制于清道光时期。

清咸丰十年至同治二年间,遭受兵火,五百名贤祠毁坏严重,而石刻画像则大多幸存,所缺部分均按拓本加以重刻,又补刻了林则徐等画像。,对原刻已经漫漶不清的也作了修补,经整修后的 “五百名贤祠” 于同治十二年竣工。

第一册:吴季札至张世杰
第二册:郑思肖至章律
第三册:陆鈛至居节
第四册:周天球至赵用贤
第五册:丁元复至李模
第六册:钦叔扬至沈云祚
第七册:王至长至缪彤
第八册:侯开国至褚廷璋

梁章钜跋、韩崶跋、石韫玉跋

清 孔继尧绘《沧浪亭五百名贤像》 八册 清道光七年刻石 清拓本

清 孔继尧绘《沧浪亭五百名贤像》 八册 清道光七年刻石 清拓本

清 孔继尧绘《沧浪亭五百名贤像》 八册 清道光七年刻石 清拓本

下载权限
查看
  • 免费下载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
    登录后下载
  • {{attr.name}}:
您当前的等级为
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不准下载!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次)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
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今日剩余
古籍善本

清 顾沅撰《吴郡名贤图传赞》二十卷 孔继尧绘 清道光九年长洲顾氏刊本

2025-2-14 18:35:25

古籍善本

晋 郭璞注《山海经》十八卷 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刊本

2025-2-14 20:04:16

重要声明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会员或者成为认证用户。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本站资源少部分采用7z压缩,为防止有人压缩软件不支持7z格式,7z解压,建议下载7-zip,zip、rar解压,建议下载WinRAR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