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边寿民 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年代:丁卯(1747年)作

形式:册页十二开、水墨纸本

尺寸:24.1×30.7 cm

边寿民(1684-1752年),初名维祺,字顾公,又字渐僧,号苇间居士,又自署六如居士、墨仙、绰绰老人等。他是江苏淮安县人,初贫困,以授徒为业;中年则名满天下,徵画者日众,于是云游各地;雍正间自江汉还,家住淮安旧城之梁陂桥,构室于蒹霞秋水之间。买田一区于东郭七里塘,往来于淮安、扬州以终。黄宾虹将之列于“扬州八家”之一。

边寿民不仅长于人所共知的泼墨芦雁和写意花卉,其淡墨乾笔的小品,尤为佳妙。而市场可见泼墨芦雁多,乾笔小品甚少。是次,得蒙重要藏家信任,我们有幸呈现一套《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以梅花、荷花、牡丹、莲蓬、芭蕉、老松、茄瓜、笋菇、篱豆、石榴、忘忧草、蚌壳,等江南风物入画,共十二开,书画相发,为市场罕见的边氏佳作。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一)欲与梅为友,常忧不称渠。从今断火食,饮水读仙书。放翁句。寿民。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二)寿民。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三)独殿春风。寿民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四)绣裹长连枝,野风吹不落。金刀劈玉浆,夜深消酒渴。绰绰老人并题。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五)犷殻深缄潭底并,任吹残。老枫谁省,房同芦稚,花输石𧉧,占鱼床清冷。网漉两筠竿,橛头响,青泥成饼。西风古水,斜阳野田,寻啅雀,更无影,甲卸初汤沸定,一痕纤嫩黄逾净。不知许事,相逢且食,把膏脂都屏。犯卯未醒时,唤金鈒小盘须钉。几番为尔勾留,住了早春归兴。调“湘江静”,曝书亭词。苇间居士拜书。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六)溜雨霜皮几百秋,含风挟浪老龙愁。狂来笔底生云雾,直送莲花峰顶头。苇间居士,边寿民并题。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七)新荷小小,比目鱼儿翻翠藻。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青青半卷。一寸芳心浑未展。待得圆时,罩定鸳鸯一对儿。减字木兰花。丁卯端阳后一日,偶拈枯笔写新荷菡萏,正拟题句,适见案头石孝友词,清新可爱,遂书之。苇间居士。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八)共道山中好,入山苦不早。山中本无忧,又有忘忧草。苇间居士并题。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九)寿民。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十)江南竹,绿于玉。冰坚地冻百草枯,竹下之笋怒而触。荒厨百日无粱肉,飢肠饱此愿亦足。莫道山人臞,山人滋味腴。玉为质,金为铺,雪中还有山蘑菇。寿民。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十一)寿民。

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十二)食篱豆者宜用蒸,食芋者宜用煨。豆宜秋凉,芋宜冬尽。煨宜夜半,蒸宜晡前。物得其时,味乃生趣。非老于山野,未易识其理矣。苇间居士。

作作于乾隆丁卯1747年,边寿民已经63岁,正是其学识丰富、笔墨老道之时。此册纯以枯笔皴擦而成,洋溢著笔情墨趣。他吸取传统山水画中乾笔淡墨皴擦法,自创此法。他著重从物体的体积、结构、质感出发,将他笔下的茄子、瓜果、莲蓬等蔬菜瓜果及花卉细细皴擦,将它们描绘得颇具体积感,唯外轮廊仍用线条勾勒,非工非写,配以诗词题跋,别具风味。使作品产生清淡厚重之感。

信息资讯

齐白石笔下的茄子

2025-2-10 18:22:51

信息资讯

徐渭 四幅作品

2025-2-10 18:24:12

重要声明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会员或者成为认证用户。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本站资源少部分采用7z压缩,为防止有人压缩软件不支持7z格式,7z解压,建议下载7-zip,zip、rar解压,建议下载WinRAR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