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历史悠久的节日,自古都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视的时光。在那个没有相机和媒体的年代,人们往往通过绘画来记录春节的点点滴滴。因此,春节也成了古代画家们热衷的题材。在艺术的渲染下,春节焕发出别样的喜庆,在古画中熠熠生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些古画里的春节,看看古人又是怎样过年的?这些在古画中可管窥一二。
宋 赵昌《岁朝图》
与过年有关的节令画在古代多称之为“岁朝图”,大致兴起于宋代,徽宗时期宫廷绘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岁朝图》的本质就是高级年画。所谓“岁朝”是一年之初的文艺叫法。历来的文人皇帝很喜欢用这样的画往来友人赏赐臣下,恭贺新禧。
《岁朝图》是北宋赵昌创作的绢本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铺天盖地不留边隙的花团锦簇,鲜艳热烈。画上梅花、山茶、水仙和长春花,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再用石青填底,色彩明丽,显得富丽堂皇。其构图特殊,由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布满整个画面,丝毫不留空地,整齐严肃,极具装饰的效果。
明 袁尚统《岁朝图轴》
岁朝,是指一岁之始,此时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历代画家作岁朝图含有元旦开笔、预祝一年万事吉利之意。图绘山村一隅,诸多孩童在院中敲锣、打鼓、放鞭炮,尽情嬉戏玩乐,屋内三位长者同桌对饮,观看儿童嬉耍。树石勾勒填色后皴擦,远山以花青淡淡涂染,笔法稳健苍老,画风质朴古拙。
如今我们常见的岁朝图式,大约可以分为四种类别,分别是:呼应清供习俗的瓶花图式、衬应节日气氛与祥瑞寓意的花鸟图式、展现春节庆祝场面的风俗图式,以及用于驱鬼辟邪的钟馗图。
所谓“清供”,即在年节以仙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供于案上,供奉天地日月、祖宗社稷,祈求祥瑞之兆同时,亦是值得玩赏的乐事。这类“岁朝图”,画面以瓶花为核心,点缀些许器物,是岁朝最典型的图式。

清 顾韶《岁朝图》
《岁朝图》除了描绘古人过春节的习俗活动之外,还有很多将那些有吉祥寓意的花卉或者器物等作为主题描绘在画中,这些岁朝图的作品被称为“岁朝清供图”。而在过年期间摆放的清供则被称为“岁朝清供”,古代很多岁朝图都有描绘过年期间摆放“清供”,寓意也是极为吉利祥瑞。

居廉《岁朝图》

宋 苏汉臣《五瑞图》
此作品为绢本,设色,轴,纵165.5厘米横102.5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绢本设色,描绘春季庭院中孩童跳傩舞驱鬼避邪的场景。画面生动,孩童面具各异,角色鲜明,背景芍药怒放,春意盎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古代傩仪的庄重与童趣的活泼,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整幅画表情精彩动人,既富有民俗意蕴,又彰显了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

宋 苏汉臣《货郎图》
《货郎图》是一幅风俗画,画中货郎推车来到一株梅花树下。梅花开放,暗香四溢增添不少喜庆气息。车上货物琳琅满目,品种丰富,令人眼花缭乱。货郎脸上含笑,手指某一货物,正回身观望。边上几个童子嬉戏打闹。该图画技上采取了写实的手法,尽管货车的货物很多,但却井然有序地描绘了每种物品的形状、色泽。人物塑造主要用劲细的线条描绘出人物的衣襟,尤其是对孩童的造形、神态的刻画更为细腻。
明《上元灯彩图》
《上元灯彩图》是一幅明朝古画,主要描绘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区,元宵节期间的街市景致,从全景内容来看,画家描绘的是一次元宵灯市与古董贸易相结合的集市活动,明朝中叶金陵的富庶安逸,从这幅图卷上可略窥一二。
清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正月观灯》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正月观灯是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描绘了雍正皇帝与嫔妃子女过元宵节的场景。画面中展示了不同季节中雍正皇帝与嫔妃子女的日常生活,其中包括人物、水景、园林建筑、山川河流等元素。画面中的人物活动丰富多样,营造出元宵节的喜乐氛围。该系列共有十二个主题,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敬周、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面像、十一月参禅、腊月赏雪。
来源:开封市文化馆